下载APP
  1. 首页
  2. 浪漫浓情
  3. 折竹碎玉
  4. 第131节

第131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晏游有片刻放松,迟钝了些。

年前为着寒灾事宜,他与晏游曾到治查验。

晏游重伤的消息必得压,一旦传,必会使得人心浮动,境况保不准会一发不可收拾。

晏游颔首:“好。”

却也不能不知会建邺。

“此事实在怨不得将军。”石生意识辩解了句,愤愤不平,“将军去时,料到池岭附近会有埋伏,也备了应对之策,战后擒获魏三……”

但冷静来,更为在乎的还是如何找回颜面,如何破局。

他弹过剑,铮然作响:“令天师信众集结湘州。我倒要看看,晏游能有多大本事,又能招架多久。”

若要行劝说,只会招致责罚。

只是谁也没料到,晏游一刀的,不是魏三这个贼首,甚至不是哪个壮的叛贼。

越溪觑着他的反应,话音一顿,转而问:“此番去,可是有何不顺之事?”

越溪正茶提神,将信予他,议了大半日事务的嗓有些哑:“公主所言有理。我这几日原也在思忖,此事像是冲着湘州而来,须得更加小心才是……”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江夏王不是个沉得住气的人,到如今,为数不多的耐已经消耗得不剩多少。

越溪自从来了湘州,就没休沐过。

石生忙上前帮着收拾,低声:“将军昏迷前有吩咐,请您周全此事。”

冬日受灾格外严重些,越溪曾陪同晏游去过两回,那位令他记忆犹新的李叟便是此的里

越溪回过神,垂首收拾过书案,也终于定心神:“我明白。”

建邺的书信传来时,晏游才亲自带人清扫过一众叛贼,风尘仆仆连夜归来,上犹带挥之不去的血腥气。

四溅,书案上一片狼藉,才写好的书信墨迹染开来。

晏游摇

信众或可仗着人多势众劫掠一,但远远没法同陈恩在时的阵势相提并论,真撞上披执锐的将士,大都没什么反抗的余地。

便这么着了

别说晏游,就连越溪这个坐于官廨,无需直面鲜血的人,每每看到军公文也觉心有不忍。

-

若是正儿八经的战场上,两军对垒,各为其主也就罢了,可那些原本都是寻常百姓。

冬日便好了。

越溪心中先为主,对于晏游此行并没过多担忧,以致得知他重伤的消息时,直愣愣摔了手中的茶碗。

越溪一看他这模样,便知是已经拿定主意,只得让步:“待到从池岭回来,总该歇上两日。”

因为那些信众,大都算不得穷凶极恶之辈,也不似军中这般大都是青壮年,其中不乏老弱妇孺。

若是生逢盛世,谁也不会走上这样的路。

揣着刀的人姿势是会有不同,但那时天已晚,老人形佝偻,一脚浅一脚地上前送新烙来的饼。

江舟来时已有预想,垂首:“小人有一计,可为王爷除去心大患。”

毕竟若有万一,总不能毫无准备。

更别提还是他亲自领兵。

更恨不得将自己掰成两半,日夜不歇才好。

是些明事理的人。

越溪攥着拳,指甲几乎已经要嵌中,开时声音微微发颤:“他为何要……”

他重新铺纸,心中斟酌着措辞,向石生:“池岭究竟是何境况?晏将军为何会受伤?”

湘州是疫病频发的重灾区。

晏游抹了把脸,并未声,只安静看信。

而是依旧瘦骨嶙峋,曾经真意切向晏游再三谢的老里

池岭距此不算太远,快加鞭,半日即至。

于他们而言,天师是唯一能攥住的藉,便难免走火

刚开那会儿,老里的孙带村中采摘的药材、山菇城来卖,还特地送了些到府衙门房。

晏游虽对军中事务驾轻就熟,但这格外麻烦的庶务,于他而言还是棘手。若非有越溪等人协助,只怕早就焦烂额。

明明饥寒迫,却还有百姓诚惶诚恐谢恩,说是能得这碗赈灾的稀粥,便能多活几日。

晏游折起那封萧窈亲笔所写的书信,缓缓吐了郁气,又打起神:“池岭那边,我须得亲自带人过去一趟。今夜回来时得了消息,魏三在溪现,他本就是当年陈恩的心腹,兴许有所图谋……”

越溪沉默良久,劝:“将军修整几日,若有什么事,令石生他们去也好。”

好不容易理清章程,想着冬去来,湘州百姓的日都能好过些。结果又赶上疫病蔓延,天师死灰复燃,象四起。

时至今日,越溪仍清楚记得那瘦骨嶙峋的老人说这话时的模样,令他片刻不敢松懈。

越溪明了,叹了气:“将军是心有不忍。”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