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1. 首页
  2. 浪漫浓情
  3. 折竹碎玉
  4. 第113节

第113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尧祭酒摇:“我放心不。”

她起初以为,这只是因为追念宣帝的缘故, 但看着仿佛不只如此。

萧窈不知当年,惊讶过,挽了萧斐的手:“虽说没能成,但若非您当年安排的打了底,如今再,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萧斐倚在窗边看着一路过来的景致, 透过路旁萧疏的树木望见远的湖泊, 忽而问:“那湖中的莲, 夏日开得可还好?”

萧窈在栖霞山住过许久, 对学附近再了解不过, 还曾带着青禾去摘莲蓬,见过夏日里半湖莲的景象。

中的“师”,自然是指班漪。

他自己说得轻描淡写,萧窈却不以为然:“晚些时候,我令医师过来为您好好诊治,纵不说服药,至少也该好好调养着。”

从前谢昭在时,倒是替尧祭酒分担不少。

其中还有崔翁的事迹。

尧祭酒为人开明,不囿于士庶门第之见,也并不是那等奉行“女无才便是德”的老古板。昔年曾欣赏班漪的资质,在她年少之时教授过几年,有师徒之谊。

前的小炉上煮着沸,温着酒,姿态倒是闲散惬意。从容:“我是上了年纪的人,冬日天寒地冻,有些不舒坦也在所难免。”

本章已阅读完毕(请一章继续阅读!)

因年节的缘故,大半学皆已回自家团聚过节,唯有三五个家离得太远,不便归去的寒门学仍留在此钻研学问。

萧窈托着腮:“姑母对学仿佛颇有。 ”

萧斐心灰意冷之,避居羡。

萧窈笑听着,待从小童中得知尧祭酒在澄心堂整理书稿,立时前去问候。

穿行其中,萧斐时不时会讲些筹建学的趣事,也会讲自己当年如何同那群老狐狸斡旋。

说话间,车已在学外停

“酒还是少喝为好。”萧窈迎着尧祭酒无奈的目光,认真,“再有就是学中的事务,您也不必想着事必躬亲,该放手由属官们去……”

“不独游玩。”萧斐轻笑,“那些莲,原就是我昔年令人移栽来的, 想着夏日荷风, 正宜泛舟其中。”

此后几年,萧斐大半力都耗费在此事上。

萧斐被她这一句勾起回忆来, 沉默片刻,地叹了气:“修建学, 重振太学,是我年少时向父皇言提议之事……”

萧窈沉片刻,心中一动,倒是另想起一人。指尖轻捻着衣袖,提议:“何不请师来呢?”

萧窈听她意有所指,轻咳了声,笑而不语。

奈何那时的局势比现在还要难上许多,动辄掣肘,先被世家那些老狐狸们为难,后又遭逢战,到底还是荒废来。

彼时宣帝采纳了她的建议,也允准她参与其中。

她话中若有似无的怀念,又笑:“姑母有此一问,想是从前来此游玩过。”

直至重光帝登基,才又有了重建学的想法。

他本就是尧祭酒的得意门生,起来得心应手。

若只是些无关读书的庶务,由学属官倒也无妨,但涉及学问之事,他总难以撂开不

尧祭酒披着大氅,神采不似往日。

虽说磕磕绊绊,亦不尽如人意,但至少朝着想要的方向迈几步。

萧窈还曾叫人送了些衣给他们。

谁也没想起过这桩旧事。

溪两侧遍植梅, 终究不似夏那般生机盎然, 郁郁葱葱。

但自接手谢氏事务,谢昭便与崔循差不多,每旬都未必能空来学一趟,自然顾不上那些“学问”的事。

耗费无数心血的事没能成,山雨来,时局动

宣帝驾崩后皇位几经更易,本该在上的天倒像是朝生暮死的蜉蝣,总不久。或是备受辖制,有心无力;或是得过且过,醉生梦死。

车碾过山间路途, 缓缓而行。

“我先前问过谢昭,他说您年节前后是要门访友的……”萧窈顿了顿,端详着尧祭酒的气,担忧,“师父可是不适?”

萧斐心中涌现的几分怅然被这话冲淡许多,葱白的手指在她嫣红的上轻,调侃:“嘴怎么这样甜?难怪能将人哄得转向,唯命是从。”

说罢,又将书案上的酒盏收起来。

偌大一个学显得格外空旷而宁静,伫立山林间,昔年为战所毁坏之早已修缮妥当,再难看曾历过的风霜。虽无学,但一路走过也能看他们在此求学所留的痕迹。

萧窈知他在这方面分外执着,却还是:“那也该叫人多分担些。”

尧庄须发皆白,平日里看起来俨然一副仙风骨的模样,神炯烁。总叫人不自觉忽略,他实则是个年纪比重光帝还要大上不少的人。

萧窈则受过班漪的教导,知她才学过人。

闻言, 当即了声“很好”。


【1】【2】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