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统治者称“上帝”,《山海经》称“帝俊”,他居于世界的中心——亚洲之巅雪域
原;次一级统治者称“帝”,居于雪域
原四陲之滇黔
原、黄土
原、蒙兀
原和波斯
原;再次一级的称“神”,居于亚洲和北非丘陵、平原地带。它们对应的主要的就是亚洲的阶梯状的三级地形。这
金字塔式的政治结构是以分封制为基础的。
而这,后来成了周代分封制的基础。而建立了大一统王朝的帝尧、帝舜和大禹,早在秦始皇之前,就曾经统一过度量衡,照《尚书》载,尧帝时“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望秩于山川,肆觐东后,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可见尧帝时曾统一律度量衡的,车同轨、书同文是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必然要求,譬如世人现在的一里等于500米。但在上古,
《
秋.谷梁传》记载的,“古者,三百步一里,名曰井田。”就是说,古时以三百步为一里,方圆一里为九百亩,每一百亩划分为井字形状的九块田,称之为井田。从中可以推断
,一里等于三百步。然而一步又等于多少米呢?
汉儒的《大礼记》记载:“古者以周尺八尺为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为步。”又说:“古者百里,當今百二十一里六十步四尺二寸二分。”《大
礼记》指
了汉以前是以周尺八尺为一步的。周时采用的是八
制,如
度一仞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大
礼记.王言》记载的,舒肘知寻。《小尔雅》记载的,寻,舒两肱也。古尺较今尺为短,一寻八尺。
度一寻等于八尺,一尺等于8寸。一步等于八尺,一尺等于八寸。到了西汉时采用的是十
制。据考古实证,周代的一尺等于0.231米。这是无疑义的。据上可知,周代一步等于0.2318=1.848米。周代一里也就是:30080.231米=554.4米;汉代一步等于周代的六尺四寸,则汉时一步等于0.2316 0.02314米,即等于1.4784米,一里等于443.52米。有的人可能会问,世人现在人的一步充其量能走0.5米吧,古时的人一步怎么会有1.848米?其实世人现在的一步,古时叫跬,《小尔雅》云:“跬,一举足也;倍跬谓之步。”
又《荀.劝学》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和步是两个概念。并且这个跬、步只是相对于行走时的步伐而言,是不用于测距工作的。在实际测量工作中,古人不会笨到一步一步地用脚步这一概念来测量的。古人在实际测量工作中,采用的是一
叫步弓的测量工
,步弓两端的距离就是1.848米,大约为当时夸父
人的一步。中国古代的
度单位都是以人
的一定比例来度量的,《说文解字》就指
:“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
为法。”步,就是量一次就叫一步,满300步就叫一里。是由国家统一规范了的。
《山海经》事实上是中国人从历史以来不断记录和修订的结果,它事实上是一神战以及后续势力划分,罪民
放的迁徙史。相当于从
黎和会到德黑兰会议的分
糕。当然《五藏山经》对各山方位的描述和各山之后对该山
的描述,其方位事实上是有不同的!每一山前面的方位事实上是修正后的结果!其原因是《山海图》成图时的方位和《山海经》神话形成时的方位是有区别的,如同二战后雅尔塔
系的再三调整。那就是极移战争。
照《淮南
.览冥训》所述:“昔者黄帝治天
……然犹未及虑戏氏之
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
浩洋而不息,猛兽
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
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妊
。”这是中国最早的大洪
——女娲时大洪
。甚至《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述:“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
,化为神,
栗广之野,横
而
。”从神话意思来看,女娲是累死的。女娲是怎么累死的?因为大洪
。大洪
的原因是什么?《淮南
》实际已
明了女娲时大洪
的原因。只不过前人都没有看懂。原因是什么?是极移!近年来,古气候、古生
、古地磁等研究也发现,地球自转极和地磁极以及各个大陆在漫
的地质年代里有过大规模移动。这些研究虽然比较
略,却表明在漫
的地质年代中
期极移是可能存在的。
照《淮南
》所述,从前黄帝治理天
,……然而还是不及虑戏氏治国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