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个合适的时机。
男人嘛,年轻时候不会想娶妻,等到老了肯定会很想要孩。魏宁同徐元嘉成婚的时候已经二十有三,如今已经三十有二,也该是劳心
嗣的时候。
他们等啊等,一等就等到了魏宁登基的第二年,燕国境渐渐没了战事,国库也充盈起来,魏宁这个陛
可以纳妃充盈后
了。
结果魏宁大手一挥,要举行封后大典,皇后不是旁人,正是陪了他八九年的老妻徐元嘉。
他自己的登基大典气势恢宏,可比起皇后的封后大典,本是一个天上一个地
。
而且因为初登基时,局势不稳,徐元嘉主要是在幕后谋划策,作为
妃,并不在明面上参与朝政。
等封后大典之后,魏宁便让人打造了一把和龙椅差不多的椅,就放在他的
侧。
意在昭示天,徐元嘉陪他一起打
的江山,他分他一半。
也不是没有迂腐的文臣谏,但魏宁在这事上表现得尤其
,想死就死好了,不仅他死,他还以一个胁迫帝皇的罪名将臣
的全家连坐。
虽然不至于株连九族,但三代以都不得
仕,直系亲属更是被牵连
放。
自己死就死了,还要连累妻儿。就算有人再有意动,也安安分分的不敢再什么。
这些人私里都说魏宁傻,明明可以去母留
,魏宁还非要那么老实。
魏宁这边走不通,又有人动了歪脑,让徐元嘉去劝魏宁。
徐元嘉也是个男人,就算魏宁不想要嗣,徐元嘉肯定想要孩
养老送终的,钱财这
东西,肯定是打动不了富有一半天
的徐元嘉的,但如果一个属于徐元嘉的孩
呢。
反正魏宁不想要,那徐元嘉想也是一样的。
这些人想办法接了徐元嘉,转
徐元嘉就顺蔓摸瓜,把背后的人引
来,直接
到大狱。
他们夫夫两个玩得这么狠,那些动了其他心思的人还能想什么,只能背地里指着皇帝后悔呗。
魏宁渐渐摸索了为君之
,政事不那么繁忙了,差不多就到了登基的第三年,他便开始养孩
了。
魏宁二叔,还有堂弟,都不算是聪明人,不过堂弟的孩倒还是很聪明的。
到底还有八分之一是和他相同的血脉,所以魏宁左思右想,和徐元嘉商议之后,给了这个堂侄一个机会。
之所以说是给堂侄一个机会,是因为还有其他竞争的对手。
他在国监办了一个学堂,专门收留那些在战场上死去的,无父无母,无亲无故,却十分聪慧的孤儿,送
学堂之中,培养帝王将相之才。